每月電子報
2012年 12月
2012年 09月
2012年 04月
2012年 02月
2011年 12月
2011年 10月
2011年 09月
2011年 05月
2011年 04月
2011年 02月

 
東海校內搜尋
全球站台搜尋

 

<<   2025年02月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010年 12月份電子報
卓越計畫99.11月成效報導-佛洛伊德與文明的精神分析 撰寫者:
2010-12-05


◎閱讀偉大的書:佛洛伊德與文明的精神分析

《群體心理學與自我分析》的討論,一到四章

  東海大學教學卓越計畫開設閱讀偉大的書課程,本週佛洛伊德與文明的精神分析從《圖騰與禁忌》進入到《群體心理學與自我分析》的討論。

  先說明從圖騰與禁忌到群體心理學之間的關連。佛洛依德1913年出版圖騰一書,其提出的論題基本上與世紀初人類學與語言學家對於初民部落的研究與興趣對話。對話的產出除了釐清Frazer在《金枝》中散落的各種初民社會圖騰與禁忌之運作,社會學、心理學、語源學的解釋與精神分析的伊底帕斯情節之間的關連。而到了1921年,佛洛伊德出版群體心理學與自我分析,又把精神分析推展到十八世紀末法國大革命以後,現代社會中最重要的一個面向:群體。

  群體,此書名的英文翻譯有兩種Mass and Group,英文版的注釋中提到佛洛伊德對這兩者的區分,以及與此字眼相關的Crowd,來自法國大革命的影響。群體基本上包含非組織性和組織化的群眾。在中文裡非常難用這麼簡單的字眼解釋。但是我們置放在近代國家、政治、社會等脈絡中就可以了解。大眾、群眾、群氓、烏合之眾等等用在描述集體現象時的差異。但是還是需要某些標準來進行區分。

  其次,群體(group)與自我(ego),為何要連結起來?圖騰一書的企圖乃是要將初民部落、傳統社會、現代社會中的社會之所以存在與維持的重要基礎進行比較。佛洛伊德發現把這幾個不同社會形態視為完全不同是錯誤的。因為這些不同社會之存在乃是建立在非常類似的基礎上:圖騰禁忌與族外婚制。佛洛伊德不用後現代的語言來說服活在前現代的人,但是活在後現代的人卻應該可以了解當代的精神分析語言。

  再者,群體心理學的研究,佛洛伊德引述了Le Bon, McDougall,旁及Tarde, Plato等人。主要le Bon提供群體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和方法,McDougall的研究提供了構成群體的解釋方式。但是佛洛伊德認為重要的是為什麼群體與孤立的個體可以在某些聚集的狀態下出現某種在孤立狀態下,不會出現的表現。如,無理性、智力低下、衝動、易受暗示等等。

  佛洛伊德讓問題的歸結停留在群體與自我如何構成關係上。那就是暗示(suggest and suggestion),暗示的動力學不全相同於之前學者的解釋,如模仿、傳染,這兩者的分析亦可以在圖騰與禁忌中看到。而是感情上(emotional)關連。這部份可以透過愛、愛欲、性愛、性(love, eros, sexual love)等來了解。只是佛洛伊德在這部份受到太多批評,以致於他在第四章最後幾乎以非常情緒性的字眼來自我辯護。其實,透過夢的解析的分析,可以理解佛洛伊德這部份的貢獻,只是絕大部份批評他的人,是不讀書的,或是沒有讀過穿鑿附會的。很可惜,絕大部份大學生就是上述這種類型。經由課程透過經典閱讀從事的知識工作就是在這部份對細節更精確的掌握。

  佛洛伊德的論述就如同一個多角度的接受器,把許多的重要觀點置放到心理學與精神分析的脈絡之中。無疑,佛洛伊德的觀察,倘若我們熟稔十八世紀以後群眾運動、革命、戰爭、納粹、民族主義的發展,我們就會理解佛洛伊德之學說的重要性在於某一種point of view的展開。

  觀點,我們經常被誤導,觀點就是解釋、就是結論。結論或解釋是觀點構成的,但是觀點的展開,不必然帶來有效及有說服力的結論。但是觀點可以引導我們看到另外一個世界。我們經常把佛洛伊德的泛性論(pan-sexualism)觀點當作結論來否認佛洛伊德。無可厚非,這樣子做的人大多都是道貌岸然的上流社會衛道人士,但是如果把佛洛伊德的論點當作一種觀點來看待他所談論的現象與狀態。可以發現,他是非常有想像力、創造力及博學的學者。

學生認真討論 蕭教授授課實況
   

《群體心理學與自我分析》第五章到第七章

  本週課程進行《群體心理學與自我分析》第五章到第七章。

  第五章,兩種人為的群體:教會和軍隊。佛洛伊德利用力必多(libido)的概念來解釋有組織的群體如何結構起來。佛洛伊德分別以教會和軍隊兩種類型來解釋無領袖及有領袖兩種組織。簡而言之,教會的組成,乃是因為信徒相信耶穌基督對信仰者平等地給予愛,而且聖經中也紀錄耶穌基督對信眾們的承諾。而軍隊,士兵與領袖之間,就如同父兄一般。士兵透過力必多與領袖產生關聯,並且也跟群體的其他成員產生關聯。若是從前後幾章的解釋來看,與領袖的關係乃是暗示、愛、催眠所形成。愛的對象的消失,或者愛的對象的力必多關係被解消,必然就會構成恐慌和組織的瓦解。如將軍的頭被砍下來,基督的神聖姓被某些小說和傳言所攻擊而產生信徒的恐慌和焦慮。

  本章蕭教授提到,可作為總結前五章討論的群體心理學。可以看出佛洛伊德企圖解釋有組織的群體與無組織的群體之間的差異。此五章的論述同時也產生了第六章所說的其他問題,如士兵、信徒與領袖、耶穌之間的力必多關係之外,士兵與士兵之間,信徒與信徒之間的關係和連帶怎麼聯繫?組織內部與組織外部的人之間的關係為何?愛如何形成?

  第七章與第八章,佛洛伊德提到了認同作用在群體和自我連帶中的重要性。望文生義,認同作用談的是如何同一。但是佛洛伊德並不認為這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認同作用是由伊底帕斯情節中父親、母親、子女等角色,於不同的位置中看待他者與自身之間關係的投射。所以這些狀態都是很複雜的。首先、對象物和對象化是我們在課堂上必須釐清的,而經驗、案例和故事則是我們了解對象化和認同很重要的憑借。「第一、認同作用是與對象情感聯繫的原初形式,第二、認同作用以退行的方式成為力必多對象聯繫的一種替代,正像靠對象內向投射到自我那樣,第三、認同作用可能隨著與某些個別人分享的共同性質產生任何心感覺而出現。」(Freud, 頁88)

  佛洛伊德在第七章提到許多有趣的段落,看似荒謬,但是我們經常都會遇到,並且時時刻刻常見。如女孩模仿母親或者父親咳嗽,失去寵物的小孩學小貓行為,住宿女生歇斯底里地模仿戀愛中的同學的反應。以及憂鬱症與對象失去,對象化失敗等關聯。




Copyright c TUNGHA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總計畫辦公室電話 Tel : 886-4-2359-2559  FAX : 886-4-2359-2545
地址: 40704 台中市西屯區台中港路三段 181 號 TEL: 886-4-2359-0121 FAX: 886-4-2359-0361    Designed by  ASIAWAY
建議瀏覽大小為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