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方法的心得分享
食品科學系 王良原老師
(1)學習的態度
今日參加這項活動的各位同學是屬於理、工、農學院的學生,與文學院、法學院和社會科系的學生相較之下,其實還是有很多共通性:因為你們面對生命、自然科學的訓練之後,將來仍然必須將學習成果帶入社會。與一般社會科系比起來,我的感覺是理、工、農甚至醫學院的學生之人文素養和社會關懷,普遍較為冷漠和缺乏,因為學習自然科學久了,容易形成一種觀念,亦即是「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或是「只相信數字」,或是「以線性思考認為有或是沒有」,等等的結果論點。有自然科學的訓練背景後,容易形成依照既定公式、依照既有操作方法,完成程序以後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但是在事實上,可能忽略了根本不應該以如此態度來評判一件事情。
今天我想勉勵各位的是,絕對不要認為自己只是平庸的人,或認為自己的啟發比別人慢,就永遠追不上別人。這是不對的,各位在上帝的眼中都是特別的,都是上帝最珍惜、最疼愛的。
有學生常常問到「上課無法專心」,「作實驗、上課時間太多」,「不知如何控制時間」等的問題。我發現到最近幾年的學生在時間調配上真的是出了問題,晚間精神很好,超過午夜十二點以後還依然忙碌,當然早上就起不了床。九點鐘上課,勉強起床,帶著早餐到教室吃早餐,吃完以後胃部充滿了美味的食物,加上血液大量流動到那邊去,很容易就誘發出再補眠一下的情緒。等到睡到了中午吃完中餐,下午精神才慢慢恢復。有些學生說因為上午的課程逼得比較緊,沒辦法補充睡眠,所以在下午必須補充睡眠,因此一直到了下午五、六點以後精神開始越來越好。這樣的現象造成現在學生選課都集中在下午三點到八點,幾乎與夜間部學生的作息方式相同,真的很擔心現在的學生對於時間之支配是否有正確的觀念。網路、打工、社會訊息等因為資訊取得的便利,學生很容易獲知各樣的訊息,但是如何在這樣的社會潮流中釐清自己的角色,並且適度掌控自我,是非常要緊的事。
(2)為了獨立的訓練
如果各位在外求學,卻又讓父母時常擔心,基本上,這很難向周遭的人證明自己已經成長了。現在的大學生在一、二年級時就急著去打工,心裏是想著為了減輕家庭的經濟壓力,可是這樣的打工方式,畢竟其所得是有限的,甚至是像杯水車薪的話,實在沒有打工的必要。就為了證明自己成長了,可以向父母親說以後可以不必再支付生活費、自己已經會賺錢了,可是問題是學生個人的心智上還是未達成熟的。各位的身份既然是學生,就要把身為學生所必須做的事情做好,但是如果只想證明自己經濟上的能力,而使得學業不能兼顧,甚至是遭遇騙局或陷阱的話,就實在是失去了作為學生的意義。況且有不少學生將打工的所得金額用在奢侈品、旅遊。例如有許多學生隨時使用著新型的行動電話,有的學生甚至是覺得自己的機種沒有某些流行的功能是很落伍的,就想更換行動電話。可是,學生們現在卻為了獲得這些流行的商品而將課業擺一旁,更甚者是充當「火山孝子」。「火山孝子」這個名詞可能對現在的學生有些遙遠了,就是在形容購買一堆禮品,孝敬著隨時會爆發脾氣的女朋友。
正在打工的學生,或許有著很多的苦衷而不得不打工,但是除了要兼顧學校的課業,又要展現自己經濟獨立的自主性,必定要有很大的決心和毅力才能兩全其美。其中,最重要的心態是,要隨時想著「如何對自己負責」。
(3)追求學識的決心
現在的學生似乎遇到原文書就感到困難重重。以前,東海大學學生的英文程度在台灣是屬於上等的,但是現在真的出現了低落的狀況。例如說「數據」這個簡單的英文各位應該都會寫,但是不要以為「data」是很簡單的英文字,現在有很多學生竟然寫成「date」,在我改完考卷後,居然向我解釋說是因為寫太快所致;我想,把data寫成date,應該不能以寫太快來解釋,我認為這個字是閉著眼睛用左手寫也可以寫得出來的。還有例如水的分子是H2O,居然會有學生寫成HO2,然後也向我解釋說是因為寫太快,要求加分。所以,現在學生於無形之中失去了追求學識的決心,追求學問和知識的興趣也有低落的情形,讓我十分擔心。因為學識的低落不僅造成各位將來在社會上謀求生存或應付挑戰時,顯露出缺乏能力之外,甚至在判斷基本價值觀的時刻,都可能失去了應有的基礎與準則,無法正確判斷出對與錯。這樣的現象,最後將累積成為台灣國力的衰退。
(4)提昇學習的效果
有些人似乎不易掌握到有效的唸書要點,但是,一目十行或過目不忘的天才,一百人當中可能只有一個,所以我們必須首先承認自己僅是平凡的人。既然自己的能力是平凡的,就不要妄想具備能力可以克服一切的困難,而同時扮演大學生以外的很多角色。念書,就必須是給自己多一點時間閱讀書本,看久了自然就會記得。我想,各位男學生在追求女性的時候,應該不會在剛開始就知道該位女性的名字或是相關背景條件。有很多的情形是,一開始只是覺得這位女性長得不錯,看過幾次之後,就會開始去打探她的系級、是否有男朋友等等。到了開始交往以後,男方必定不敢故意忘記她的生日,而且還會特意的設計規劃出難忘的慶祝方式。所以重點就是,只要花很多時間去接觸那位女性,自然就會記住她的很多事情;學習亦然,如果不願意投入時間,當然記不得書本的內容。
所以說無法有效唸書,我認為其關鍵只是無法有效掌握時間。根據本校的調查結果說,46%的大一同學表達出在時間管理上面臨困擾。這是因為從原本有大學升學壓力的學習環境,在進入大學後突然感受不到督促的壓力,常常會有其他同學邀約玩樂,而且學校的社團活動也很多。大體而言,大學一年級的成績通常是很難出現優秀的水準,但是如果真的是這樣,其實也不要太擔心,因為將來找工作或是留學,一位有智慧的雇主或是指導教授,應該不會只看一年級的成績。如果各位能夠在成績單上顯現出從大一到大四,成績像是階梯式的由底層往上昇爬的趨勢,這就很具說服力了。所以在大二、大三要多多努力,設法讓往後的成績提升,畢竟這樣的成績單,如果以現在的股票市場中的術語,應該可以被稱為績優股,是前途看好的。
也有學生表示聽課、讀書掌握不到重點。我認為如果專注地聽課,絕對可以在字裡行間學到重要的知識。我有一位同學在第一次大學聯考就考上台大電機系,我曾經問他在台大就讀的心情如何?他的回答是,他每天是帶著朝聖的心情,進入台灣的一流學術殿堂校門。相信各位應該都看過回教徒朝拜聖城的景象,整個人趴在地面、跪在地面。所以我想各位進來東海大學就讀,也應該要感謝很多人,也期望各位是用著朝聖的心情進入教室。如果各位能培養出朝聖的心情來唸書,即使上課的老師或許並不是多麼的神聖傑出,即使上課的地點未必是非常華麗雄偉,但是我相信各位可以學到很多的寶貴學識。
至於掌握重點一事,以我自己而言是習慣先看標題,然後拿出一張白紙,將這個章節內的重點擷取出來,然後畫出一個系統圖。每一章有哪幾項,每一項有哪幾節都一一寫出,如此一來,各章節的重點內容就很容易凸顯出來。個人認為唸書不是從頭唸到最後就會有效果,必須要有組織與架構的概念,而系統圖則是相當有助於了解重點。臨時抱佛腳是很沒有效果的,一定要給自己多一點時間靜下心來,才能將書本內容以系統性與架構性地記下來。
(5)抗壓的能力
課業壓力或許很大,但是我認為壓力可以促進人格的成長,事實上有些人的生活相當平順,所以很難面對壓力。培養良好的抗壓性有助於未來替自己找尋新的機會與出路。聽說現在的大學生在畢業以後,第一份工作平均只維持了三點多個月。換工作有很多原因,可能是上級的要求太多太嚴格,才會讓同學們因為無法接受這麼大的壓力而放棄繼續工作。另外,如果各位將來有機會出國留學的時候,其實也必定會面臨一些新的壓力。要是現在就覺得課業壓力大,難以克服而選擇逃避,恐怕要擔心自己以後無法面對其他的挑戰。
其實從商業理論來看的話,各位支付學費來學校學習,也應當算是具有消費者的身分,各位如果不出席上課,對於提供學識的老師而言,是一種工作負擔的減輕。在相同的上課鐘點費之情況下,學生人數越少,則老師所要付出的體力減輕,要批改的考卷與作業也隨之減少。可是,身為老師的我們卻是在為各位擔心的;試想,各位支付不少的學費,卻沒有為自己爭取獲得更多知識的機會,則各位的支付的學費豈不是成為低效率的消費行為嗎?鼓勵各位積極瞭解自己所想要追求的知識,授課老師也必定會配合各位的需求,努力設計教材,收集相關資訊以因應各位的需求。
(6)作業與資料收集
對於不知道如何完成作業以及如何達到老師要求的問題,我認為這應當是各位沒有細心思考的緣故。其實,作業是用來檢視各位的學習效果,並且是激發各位創造力、思考力以及判斷力的好方法。回顧我剛才的概念,學生是雇主,老師們是受雇者的觀念上,藉由批閱作業,老師們才能瞭解學生是否對於老師所提供的教育服務,表現出理想的回應。可是各位的作業卻是常常抄來抄去,到最後大家都一樣,難以讓老師從中汲取教學教材與方法的成效。作業要寫得好,就要翻閱大量資料,不要只用兩根手指頭按著滑鼠,重複著進行搜索、複製、剪下、貼上的動作,甚至懶到報告裡的語氣竟然用第一人稱。各位絕對要開始學習對自己的作業負責,因為是用來表達個人的學習意見的,代表著各位的努力程度與學習效果。
(7)適應教學方式
有關不能適應老師的教學方式之問題,我認為這是很困難的問題,因為學校的每位老師並不是同一家工廠所生產出來的模型,每位老師都有其獨特個性以及表達方式。有的會寫黑板,有的用power point,或照著課本念等等都有。不過,請各位相信,學校絕不會隨便聘請老師,總是要經過冗長的資格審查、開會討論。就算學生們不認同老師的個性或是表達方式,但是至少也會有一兩項是比學生傑出許多的,是值得各位學習的。即便有某位老師的作風或是學識讓各位不以為然,可是在人生的經驗上,或是處理事情的耐心上等等,還是會有值得參考的。
(8)未來的就業挑戰
有關畢業後的出路太窄、不曉得怎麼考研究所、大學文憑夠不夠、能做什麼等等的問題,我想,每個學生都會思考著這樣的問題。建議各位最好思考一下現在的社會需求是什麼?我發現通常除了主修外,現在的社會還會要求大學生再學一些其他領域的知識。事實上,現在有許多考取律師執照的人,有些是畢業自醫學系、資訊科技科系,工作幾年以後再決定進修從事法律工作。我有一個朋友是知名的建築師,大學當然是唸建築系,可是他卻在研究所研究台灣歷史,希望可以從歷史軌跡中找到內涵而賦予現代建築的新風格,所以他設計出來的作品真的是很有特殊的風格。我要鼓勵各位提昇並擴增自己的內涵,理、工、農甚至醫學院的同學都應該都要提昇自我的人文素養和社會關懷,要保持著隨時吸收知識的赤子之心。不要認為念了此科系,則未來只有此條路可以前進,其實在社會中是存在著太多的機會讓各位大展身手,問題是願不願意瞭解與嘗試。
大學文憑夠不夠的問題,則在於個人的信心與人生規劃。如果將來想要當學者,則現狀而言,大學文憑是不夠的。如果想當一位企業家,也許大學畢業就相當足夠了,因為更重要的條件是每一步是否都很踏實。或許有些學生是日以繼夜的唸書而獲得畢業證書,但是坐在隔壁座位的同學以低空越過的成績而獲得畢業證書,相互比較之下,很努力的學生在心理上可能會不平衡。在最後要與各位共勉的是,我認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強的對手也是自己,所以必須與自己長期競爭,今日的自己永遠要勝過昨日的自己。
本文為作者於2004年3月4日中午「讀書策略座談會-工&農學院」之演講內容,於2007年5月24日再次修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