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近幾個月來一直被拿出來討論。民眾看得霧煞煞,部份企業又聽得許多疑慮,簽與不簽的利弊又是什麼?本系於98年12月18日很榮幸邀請「中華民國證券櫃檯買賣中心」陳樹董事長以「華人四地資本市場競合與展望」為主題,宏觀瞻前未來台灣經濟。本系許恩得主任主持、李秀英教授、劉俊儒教授、在職專班及碩士班等師生近百人參加。
陳董事長首先說明今日演講之主要針對華人四地,而不是兩岸三地,而所謂華人四地是指:大陸、台灣、香港及新加坡,未來亞太金融市場華人四地將會占很重要的角色,以下列六大主旨深入探討。
全球區域經濟發展-行不斷整合與創新
以目前全球經濟之整體發展,乃追求聯盟以及推陳出新,不在是以國家個體為經濟個體的舊有觀念,例如:北美地區有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 NAFTA)由美國、加拿大及墨西哥所組成,歐盟地區簽屬單一歐洲法(Single Europe Act)共25個會員國以及亞太地區成立東南亞國家協定(ASEAN)共10個會員國。
國際資本市場整合-求成本效率之綜效
新興市場國家之資本市場快速成長且交易所不斷轉型,而資本市場由交易所帶動轉型之驅動因素:市場參與者成熟度提高-整個金融商品組合越大,平均的風險越低,平均的報酬越高,就會有較大的誘因促令人投資。
華人四地市場潛能-為新興市場之重心
華人四地資本市場未來如能積極推展合作,形成大中華資本市場,將有利於企業在各地籌資,壯大產業,大幅提升資本市場在亞太區域甚至全球之影響力。據世界交易所組織(WFE)公佈至2009年10月底之數據:台灣證交所排名第21名,可視台灣的經濟情況在國際有不容忽視的地位。
兩岸和緩互利雙贏-發四地市場之勁能
兩岸金融證券合作,大陸可提供廣大市場供台灣業者逐步培養國際競爭力;而台灣可提供豐富的經營經驗與技術,幫助大陸市場快速發展,且四地資本市場各有特色,如能適度整合,應可發揮截長補短、相輔相成、互利多贏的綜效,增進區塊整合與發展的助力。
心手相連善用契機-創四地市場之整合
每個地方資本市場各有特色,大陸規模最大,香港最開放,新加坡最穩定,台灣最多元,華人四地同文同種,若能心手相連,不僅可創造多贏,且可在區域經濟發展主流下居主導及持續領先地位。
宏觀前瞻未來五年-成大中華資本市場
香港—世界第3大金融中心、新加坡—世界第4大金融中心、上海—世界第24大金融中心、北京—世界第36大金融中心、台灣—GFCI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中排名第41名,華人四地合作重於競爭,則香港、新加坡具國際化競爭優勢、大陸具有廣大市場規模及台灣的資訊能力與管理能力,若能密切整合,將可成為亞太區域金融中心的最大資產,就能創造大中華資本市場。
很感謝陳樹董事長在百忙之中抽空前來演講,最後陳董事長勉勵並期許各位,心是真的,真心真意是不會改變的,如果真的用真心的話,對於彼此的交流是會有幫助的,「機會留給四地同胞共同省思、努力,所有光輝燦爛的歷史都是人類所創造的。一切唯心造」!作為此次演講的結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