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43號」是一個創藝學院編制內的藝文展示空間,成立目的為期望能滿足各種媒材與形式的藝術作品展示與展覽策劃的需求。作為替代空間型態之一的「東海43號」目前仍充滿實驗性,卻總是被要求成為一個「有特色的」展覽空間。然而在各種「希望把43號經營為什麼樣的空間」的意見聲浪下,何不先對空間本身作一個自我提問:「東海43號是一個什麼樣的空間?」
回溯空間原有特性,可以發現東海43號是由舊有教職員宿舍經整修、硬體規劃,進行空間再利用,成為藝文展示空間。因應展示功能需求,原本的居家環境被改造為白盒子美學的空間型態,從私領域轉化為公共場域,其使用價值與意義也產生了變動;然而其空間分割方式,與建築所在的地域關係,仍然保有住家般的私密特性。小型居家式氛圍中,舊有建築空間的痕跡亦使其具有某種「家」的印象。
擁有作為居住空間使用歷史的「東海43號」,在特色經營的思考脈絡下,似乎可以成為一個對觀眾來說「有家的感覺」的溫馨展覽空間。 因此在這個展覽中,我們邀請了將創作議題圍繞在對「家、居住空間、日常感」有關的藝術家與其作品, 聚集各種形式風格,試圖在一個「像家的空間」呈現藝術中「對家的想像」,成為一個偽造的「家」想像集合。然而當我們沈迷於空間本身遺留的歷史痕跡,以滿足各種對「家」的想像時,「東海43號」已然成為一個擺盪在「居住空間」與「展示空間」之間、覆蓋著層層浪漫想像的「他方」了。
因此我們可以說這個展覽是一個「HOME 趴踢」,一個以「HOME(家)」為主題舉辦的「趴踢(party)」。在期望經營出空間特色的前提下,我們努力地發掘出「空間特色」-家的感覺,並依此舉辦了一個「趴」—然而「趴」的字義最基進的面向正在於對主體的否定—「HOME 趴踢」並不是真正的「家」,而是為了滿足「趴」喜愛追求特色的訴求,以「家」為名進行的符號拼貼活動。這個展覽的目的在於舉辦一個以「HOME」為名的「趴」,再藉由策展論述進行「解high」的除魅行動,「踢」爆「HOME 趴踢」終究只是一個「party」的事實。
在這個展覽中,我們試圖實踐一個為空間尋找「特色」,並將該特色「經營」為一個活動的行為,最後在活動中針對「特色經營」的空間營運概念進行實驗、檢討與反思的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