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校內搜尋
全球站台搜尋

 

<<   2025年02月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人文通識訓練
通識課程學術講座-第四場-人文-許芳宜-「追尋舞蹈的極致」 撰寫者:  [2007-12-12]

 

活動內容及演講大綱

時間:961128(三)6:30~8:00p.m.

地點:茂榜聽

講者:許芳宜

 許芳宜女士針對自身經歷成長(尤其是在紐約自行創立一舞團)來做一演說,並表態自己所謂「追尋舞蹈的極致」中「極致」代表的是一種態度。藉由國際知名藝術家的現身說法,讓同學瞭解,不要在事情還沒有去做就下定論不會成功,因為你(妳)都還沒有嘗試過,怎能輕言說放棄。當天演講茂榜廳現場坐滿了人,自認不甚會演講的小姐娓娓道來自我的成長歷程,吸引著聽眾。整體而言,不論是群眾的踴躍發言,還是小姐現場即興表演,都獲得聽眾的熱烈迴響,於問卷回收中可之聽眾熱切期盼可以再次聽到藝術家的成場過程,希望學校可以多提供這樣的機會,讓學生可以多加增廣見聞並砥礪自我。

自己身為葛蘭姆的傳人,但卻在今年8月離開,少了雲門的光環、少了雲門舞集,自問還剩下什麼?開始尋找自己的舞台,為了這個舞台回到台灣,放棄了很多,必須重頭開始,用單純的心態用心來跳舞,覺得很幸運可以獲得掌聲。

駐村藝術家大多都是歐美,有兩個特點:

1.     亞洲第一位-替亞洲開啟窗口。

2.     一直都是編舞者找舞者-反向思考,舞者找編舞者。有90%的信心,希望台灣及紐約的觀眾可以看見一群人的努力。

開始,兩個月前<一段紐約努力堅持過程的片播放後>

一個台灣攝影家<李建華>紀錄一切,開創了橋樑,替亞洲開起一扇很大的窗,一開始覺得很幸運,有了個作夢的機會,如果一個編舞者可以找一群舞者,來幫助完成夢想,那一個舞者也可以找一堆編舞者來幫助完成夢想。「浪費一秒鐘都覺得浪費」「只要有執行力就成功一半,要認真的作夢

回台後找了第一個願意贊助的企業,在那裡是一個刑場,身體有很多痛、傷、爭吵,從一個舞者轉為媽媽的角色,訂了很多規則,但相對的得到尊重。「當還沒開始做,不要說觀眾會不會看,雖然沒有很多資金,但擁有最重要的執行力,在未開始前別說不可能,就算觀眾再少,都會盡力的演出」。希望今日的演講是一種對話,而不是自己單純講話,這樣的方式會比較適合於我。

現場QA

Q1:為何之前會選擇到各國高中去教授,且不收薪資?

A1:主動選擇至國高中宣導、主動到學校去,因為從小就期待有人可以來告訴自己一些經驗和錯誤,可以替自己解惑,因此很樂意跟同學分享。必須知道自己的需要,但選擇後要需對它付出行動和責任,責任是重要的。因為受老師影響,但還不想再某個學校定下來,因為還需要更多的經驗,經驗是最大的財富,為了達成這些,所以決定去學校巡迴演講。

Q2:為何會選擇離開雲門舞集,而不是傳承林懷民老師?

A21、對表演者來說,舞蹈的極致是態度,自己的最好是追求的極致,而不是別人給的設限。

2、沒有轉為創作者的角色,而是舞者也能自我創作,屬於每個舞者的特色。

3、離開舞團的理由:(謹慎的思考後)要的不只是這些,相信自己的身體還能做些什麼,雖然自己並不知道,但如果不做就什麼也不知道,而雲門林老師希望有個年輕人能帶領雲門走向更好的境界,然而創立舞團希望台灣不只有一個職業舞團。我希望台灣可以發光發亮可以站上國際舞台的不只有一項,而是可以更多。

Q3:每個人對舞蹈都有一種期待,但前衛的肢體語言不一定每個人都能接受,所以為何不在表演開始前做個簡單介紹,來讓觀眾知道想表達什麼?

A3:在創作者的立場不方便對觀眾說太多,但創作者自然會有些東西讓觀眾想像,如果說太清楚了,觀眾也不想看,會剝奪了觀眾的想像。在每個舞蹈中會自己想像一個故事,不想要創作者多說什麼,因為會自己去想像,每個人想的都不一樣,不是只有創作者的答案才是正確答案,要去拿捏表演節目單要寫多少東西是很困難的。

Q4:要如何發覺自己身體新的可能?在宜蘭長大是否對妳的舞蹈生涯有什麼影響?

A4:要如何尋找對的創作者,創作者丟了一個概念給舞者,舞者再去思考,每個創作者會讓身體有不同的說話方式,不同的音樂會讓自己的身體感到不同的刺激和語言讓身體隨著音樂擺動,這兩種是開發自己身體語言的方式。在某方面來說,也和個人個性有關,個性決定了自己的選擇。

Q5:如何用身體來表達內涵?而服裝道具是否佔了重要部份?

A5:例如影片中的T恤是因經費不足,但效果卻出奇,要真的感受到心被掏空的感覺,而不是只是想像,必須有很多練習,必須相信自己有那樣的東西存在。

 

Q6:如在巨大的困難中看到目標,目標是設好的嗎?

A6:沒有先設定目標,因為夢是越築越大,雖然遇到很多困難,但有問題就找答案,要是有答案,就不困難,只是有一點辛苦,但會繼續走下去。「沒有將臉貼在牆面前不相信沒有路!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上層 回新聞總覽
Copyright c TUNGHA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總計畫辦公室電話 Tel : 886-4-2359-2559  FAX : 886-4-2359-2545
地址: 40704 台中市西屯區台中港路三段 181 號 TEL: 886-4-2359-0121 FAX: 886-4-2359-0361    Designed by  ASIAWAY
建議瀏覽大小為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