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前一小時先欣賞「禾草與生活」這部影片,本影片介紹禾本科植物在人類生活以及文明中所佔的地位,從食用五穀、穿著衣料、住宅家具材料等等談起,進入在台灣分佈的重要禾本科植物現狀以及在生態圈中的地位。
曾博士從台灣地理談起,由地形、地貌、地理位置以及氣候狀況來說明台灣植物相的多樣性。原本台灣與亞洲大陸是相連的,無論冰河期的寒帶植物南下或間冰期的熱帶北上擴張,均有機會進入台灣。自第四紀後,台灣才與大陸分離,太平洋暖流經過本島東西兩側,乃使台灣維持熱帶至亞熱帶氣候至今。氣候的長期安定,加上境內群峰聳立,對物種的保存十分有利,冰河期南下擴張之寒溫帶物種也可向山區退縮,因此台灣成了許多孑遺植物絕佳的庇護場所。
原生種植物(native plant)又稱本地種植物,指藉由自然力傳播,而繁衍於本地之植物,可包括特有種(endemic species)及非特有種(non-endemic species)。「特有種」植物即指局限生長於某一地理區域或特殊生育地的植物。更嚴謹的定義,則為「某一物種(species)因歷史、生態或生理因素等,其分布僅自然繁衍於某一局限的地理區域,而未在其他地區出現時,則稱此物種為該地理區域之特有種」,亦稱固有種。基本上〝特有種〞為一地理上的比較名詞,乃指某一地區的物種與此地區以外的地方相互比較。
生物多樣性的觀念,迄今亦約僅15年的歷史,在保育的工作上,亦面臨了許多難題,諸如:社會與經濟的因素、政治因素、教育與科學知識、立法,以及國家公園與保留區的設置等多重問題,而下列幾項亦亟待們共同努力:
一、 還給物種生存所需的棲息地,並確保其環境條件的完整性。
二、 落實對各物種的基礎研究,並加強對其族群數量等各項長期監測。
三、 體悟自然生態系的運作規則,並學會與自然和諧共處。
四、 降低人類的物慾,避免對於生態系的過荷剽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