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關懷愛滋」才藝競賽 本校榮獲佳作
每年的12月1日為「世界愛滋日」,為響應對愛滋議題之重視,並加強愛滋病防治宣導教育,本校根據教育部頒訂的「愛滋病防治工作要點」,於去(2006)年9月15日至10月23日辦理「關懷愛滋-學生才藝創作競賽」活動。本校於活動期間徵求校內學生設計之「關懷愛滋」海報與紅絲帶,共計有11件作品參賽。經由美術系李貞慧主任、工設系王中行主任與軍訓室張小興主任進行評選,工業設計系碩士班二年級魏伯倫同學獲得海報組優勝及紅絲帶組優勝,本校也將其設計作品送至教育部參加大專組競賽。
教育部在95學年度上學期辦理「愛的紅絲帶」創作、「關懷愛滋」平面海報文宣設計及3D動畫心得寫作等三類才藝競賽。本校魏伯倫同學的巧思獲得評審委員高度讚賞,在全國大專院校激烈競爭中,在大專組「愛的紅絲帶」創作組脫穎而出,獲得佳作殊榮,實屬難得。魏伯倫同學將「風車」與「燈」結合,讓紅絲帶展現不同的呈現方式。他運用紅絲帶編成一支支的風車燈,風車象徵對愛滋防治與關懷不停地運轉,生生不息;而隨著風車運轉的燈,散發出紅色溫暖的光芒,也代表每一份溫暖的呵護。
教育部今年辦理關懷愛滋才藝競賽,本校在大專組「愛的紅絲帶」創作組獲得佳作,由學務處生活輔導組長陳長宏帶領獲獎學生赴台北市育樂中心接受頒獎表揚。教育部除了頒授獎狀給魏伯倫同學,也表揚指導老師林志鴻教官以及本校對愛滋宣導的努力。
![](http://www.thu.edu.tw/smarteditupfiles/thupr/THU/Y07M01/070117-2.jpg)
紅絲帶現已成為全球關懷愛滋的通用符號,此圖案是從英文love開頭字母的小寫「L」演變而來,「紅絲帶」圖案的創作源於1991年4月,由一群美國紐約藝術家所組成的愛滋慈善關懷團體所發起,紅絲帶圖案也成為愛滋病相關機構及宣導有了統一的識別標誌。他們希望能集結眾人的才能與資源,為這個全球大流行的疾病貢獻一分心力。而紅絲帶的產生也使許多愛滋病關懷機構及預防宣導有了統一的象徵符號。這個全球共通的圖案代表著愛的開始,不但象徵對愛滋病患、愛滋病感染者、及其照顧者的關懷與接納,更象徵對愛滋病防治衛教、治療方法和疾病研究的支持。教育部鑒於愛滋病感染人數仍有增加的趨勢,將愛滋病防治教育列為重點工作,學生事務處也將持續配合辦理各項宣教活動之辦理,以提昇學生的正確認知。
(資料提供:學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