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校內搜尋
全球站台搜尋

 

<<   2025年02月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子計畫一:人文精神與美感生活
跨領域通識學術講座:「人與地球,臺灣與世界」 撰寫者:  [2010-02-25]

 

跨領域通識學術講座:「人與地球,臺灣與世界」

授課教師:

  潘兆民,TEL: 04-23590121ext. 22711, E-mail: jmpan@thu.edu.tw

  陳永峰,TEL: 04-23590121ext. 22707, E-mail: cphone@thu.edu.tw

面談時間及地點:

  潘兆民:週四10:00-12:00,MII通識中心教員研究室。

  陳永峰:週三08:10-10:10,週四08:10-10:10, MII218。

上課時間: 週四6-7節 14:10~16:10

學分數:2

上課地點: 銘賢堂及各指定教室 (演講課於銘賢堂共同上課,討論課於各指定教室上課。)

開課領域別:通識五大領域共通,本課程可抵用通識五領域之任一領域學分。

人數上限:本學期開設2班,各150人。(共300人)



一, 課程宗旨:

  毫無疑問地,研究重質,教育求廣,是衆多大學知識人的共識。然而,晚近多數大學科系的發展漸趨「内向」(involution),日益窄化的專業及職業取向,總是令人為大學教育的前景感到悲觀。雖然從來沒有人反對,一個大學生將來能否成爲合格的社會人及職業人,除了基本的專業技能之外,其知識的廣度與人文素養的深度,往往更爲重要。但是,現狀中的「跨領域文理基礎教育」卻往往淪為大學專業課程的裝飾品,聊備一格,不被學生及教師重視。

  曾任芝加哥大學校長的「跨領域文理基礎教育」鼓吹者R. Hutchins,遠在二次戰前即已指出,「跨領域文理基礎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彌補科學潮流下專業太窄,人與人之間向心力不足、離心力太大的弊病。因此,本課程希望修習者能跳脫專門學科及政治性國界的侷限性,從跨領域、跨國界的視野,對全體人類共同的重大課題,進行統合性的反思。當然,這也就是本年度跨領域通識學術講座:「人與地球,臺灣與世界」的課程宗旨與教育目的。


二,課程規劃及內容簡介: 
 

週次

日期

講題

講員

1

2/26

課程簡介

潘兆民 陳永峰

2

3/4

培育二十一世紀人才──大學的責任

程海東(東海大學物理系教授, 校長)

3

3/11

環境保護的思想與運動:台灣與世界

王俊秀(清大通識教育中心暨社會所教授、台灣環保聯盟會長)

4

3/18

大學的理念、變革與挑戰:臺灣vs.世界

賴鼎銘 (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教授、校長)

5

3/25

The Intellectual Foundations of Charity in Contemporary Japan

Jonathan Augustine(日本京都工纖大學國際溝通領域教授、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宗教史學博士)

6

4/1

分組討論1:課程檢討與回應

潘兆民 陳永峰

7

4/8

 

江博明(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台大地質科學系講座教授)

8

4/15

科技發展與學習:

學習的嬗變與未來趨勢

陳振宇(成大認知科學研究所暨心理學系特聘教授)

9

4/22

期中考週(停課)

 

10

4/29

宗教、生命倫理與生命科技

  堂(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員、教育部顧問室主任)

11

5/6

分組討論2:課程檢討與回應

潘兆民 陳永峰

12

5/13

 

彭信坤(中央研究院經濟學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13

5/20

東亞共同體與中華世界秩序原理

張啟雄(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14

5/27

國境管理的法與社會:

世界與台灣的接點

王孟平(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學系教授)

15

6/3

作為美國文理基礎教育的政治學

  淳(美國洛杉磯西方大學政治系教授兼系主任)

16

6/10

分組討論3:課程檢討與回應

潘兆民 陳永峰

17

6/17

課程總結

潘兆民 陳永峰


三, 評分標準:

甲,平時表現40%

  1. 出席率:為尊重講者,開講後十分鐘,禁止同學進入會場,請大家多加注意。
  2. 現場提問:每一次演講,都將保留約二十分鐘,讓同學作現場提問。同學於每講前,可以點選進本課程的數位教學平台(網址:http://www2.thu.edu.tw/~geexcell/,或「人文精神與美感生活.魚梯學習計畫」(網址:http://www2.thu.edu.tw/~geexcell/),上面有各次講題的「內容簡介」,請參閱講者所提供的「推薦閱讀文獻」,可預先明瞭演講的內容要旨。在演場現場提問的同學,將酌予獎勵。提問同學須填寫「提問紙」,交由現場TA回收作為加分依據。
  3. 筆記:為了鼓勵同學聽講時勤作筆記,以促進思考的活躍性及能動性,本課程於每次演講現場將分發給同學筆記紙(蓋有通識印戳的筆記紙<實際是印有通識LOGO的筆記紙>)。下課後交由TA回收,作為加分依據。


乙,分組討論與書面報告60%(3次x20%)

  同學應於3次的分組討論中,分別就:(1)講者所講內容;(2)講者所開列的「推薦閱讀文獻」及「延伸閱讀文獻」;撰寫各場演講之心得報告(每場500?1000字)。心得報告請用A4紙打印,於分組討論時交給TA。並請同學把報告的電子檔,傳送到下列網址:(建構中)



四,「推薦閱讀文獻」及「延伸閱讀文獻」

  1. 本課程將請每位講員提供「推薦閱讀文獻」及「延伸閱讀文獻」,作為同學聽講及學習上的參考。
  2. 本課程將在學校圖書館流通處的「指定參考書目」專區,存放「推薦閱讀文獻」及「延伸閱讀文獻」相關資料,請同學善加利用。


五,數位教學平台

  本課程設有數位教學平台,與本課程有關的資訊及問題,皆請同學進入上述網址查詢。
此外,本課程尚有一個相關網址,為「人文精神與美感生活.魚梯學習計畫」專屬網址:http://www2.thu.edu.tw/~geexcell/,上面有本課程的相關資訊。最重要的是,每次演講的影音資料,經整理之後,都將存放在這個網站上,請同學善加利用。

六、聯絡電話:04-23590121#22714劉小姐




回上層 回新聞總覽
Copyright c TUNGHA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總計畫辦公室電話 Tel : 886-4-2359-2559  FAX : 886-4-2359-2545
地址: 40704 台中市西屯區台中港路三段 181 號 TEL: 886-4-2359-0121 FAX: 886-4-2359-0361    Designed by  ASIAWAY
建議瀏覽大小為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