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米生態社區成立時間於2006年6月11號,社區地點是為在於南投縣埔里鎮的西南方,面積約有18平方公里,社區內總人口數有1264人,實際較常參與社區活動的人數約為300人,桃米社區的組織全名為「南投縣桃米自然保育及生態旅遊協會」,社區以桃米為名的原因是因為其舊名叫「桃米坑仔」,主要是因為魚池等地區的糧食作物不足,都會需要從埔里購買米糧,而在米糧運送過程中,桃米這個地區,是挑米的挑夫在往返兩地之間停留稍作休息的地方,也就因此得名,原日治時期的「掏米坑庄」,在光復後因為筆誤的緣故,才又變成現今所稱之地「桃米里」。
現今的運作情形是以下列為目標,也作為實際運作時的執行重點。其中包含:生態環境的保護,也就是對當地天然溼地及林相,與螢火蟲及青蛙等自然生態的保護。社區自然環境的保護,是對當地的社區巷弄,和公共設施等進行環境的維護工作。提升經濟產業的等級,增加其產業的附加價值。
在桃米生態村這個社區內的相關活動,主要是由桃米自然保育及生態旅遊協會所組織而成的,例如接收外來觀光客時的生態導覽,就是需要協會作為桃米社區對外的窗口,以整理並安排整體的生態旅遊或是觀光旅遊行程。再對社區的未來發展與規劃,也是由協會作為一平台以共同計畫,在社區與政府作為交流的管道,將相關當地的補助與建設,能對桃米社區產生更有效合適的發揮,在對社區內的部分也可以產生共識,或是在這一群體內彼此有要共同付出及共同發展過程中所必須的約束力,在整體社區的營運上,藉著收入中的部分比例需提供給公共事務上的營運支出等方式,也作為整體社區經營的基礎。社區對未來的發展前景和工作目標,是能夠建立一個符合有機、生態及養生等健全的教學園區,就實際層面則是有效的對草湳溼地等生態環境,進行永續的維護與保持其完整性,在生態旅遊的營運方式,也可在不破壞影響自然生態的的範圍內,逐漸的在社區內加上合適的環境景觀設計,滿足一般遊客所需的休憩活動。
桃米社區的生態保護可算是有妥善的規劃進行,例如在社區中處處皆有生態池的設置,即便部分生態池的大小相較之下,就好似以玩賞性質為主,但另一方面也可以知道此社區中的大多數的人,對生態保育方式與概念是有相當的熟悉與認識。其中環境保護的概念也有推展到汙水處理地作法,在社區中以自然的方式,讓汙水作淨化。在桃米社區中常常看到以當地素材所作成的景觀建設,以當地特色的意像展現給大眾,加深大家對桃米社區的特有印象,同時又能物盡其用的將當地的特產,以不同方式在傳達其地方特色,並與實際的公共建設做搭配,含有永續經營的概念。目前由社區中協會的幫助下能進行整體性的營運,對當地居民而言也能自主性的參與社區的活動發展,藉由規劃好的一整套行程,從生態導覽和休憩活動,並計畫遊客能留宿在當地人所經營的民宿,在特色風味餐廳的消費,可將民眾的消費留在本地,能有效幫助社區內的經濟發展,在與政府間的共同建設,也能經由社區的溝通,將其工作機會留給當地居民,同時也可藉著當地居民對社區的了解,在建設方面更能有合適的方法。在要求更多以社區為主的發展時,也要顧及到現實面的經濟生活面,如此一來才有可能將社區的活動繼續往未來推展。
在社區中為了較將生態與實際生活面達到平衡,已有將利益留在當地的相關做法,以求永續的經營,但在生態保育方面,不可避免的仍是對當地自然生態環境的調查了解必須是持續進行,而實際保育自然生態環境上,雖然是以不破壞不影響為目標,但就生態導覽的活動也是很容易就造成生態的影響,只要人數控管不當,或是無法有效管制導覽時對環境的傷害,造成之後果會是難以復原的。
參與的學生透過實地參訪之方式,而得以瞭解現今的臺灣生態產業發展現況,親身體驗了臺灣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資源,讓具有生態學專業背景的生科系學生,能夠以邏輯性的思考與敏銳的視野,思考生態產業在各個層面之影響,並從田野實習的過程中,學習如何妥善經營臺灣的生態產業。對於這次教學卓越計畫-博雅生活培育計畫所舉辦之實地參訪,參與的學生表示活動的主題與課程安排一致,也非常認真地參與。在活動內容的安排上,大多的學生認為符合其原先對活動內容的預想,因此,東海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博雅生活培育計畫希冀透過實地參與生態產業實施的方式,讓學生能與現今台灣生態產業的從業人員有更密切之互動,並觀摩此產業在經營管理、環境教育等各部份之流程中,更進一步瞭解臺灣的生態產業,而能夠達成跨領域的學習並拓展自身的視野,已獲得一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