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生態產業發展現況-專題演講:有機農業
秉持「臺灣生態產業發展現況」之理念,東海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博雅生活培育計畫於 2011年3月29日在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館LS114,舉辦一場主題為「桃米社區生態產業實務」的講座活動,並邀請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的程禮怡老師分享經驗,讓生命科學系具有專業生態學科知識之學生瞭解此類生態產業,並思考綠色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這次的講座內容非常特別,並不像先前所舉辦之講座主要針對講者的專業工作內容部分進行介紹,程禮怡講者是將個人的人生經驗,從學生時代到最後轉變到投入慈心有機農業的人生歷程與學生做分享。從演講一開始沒有簡報的演講方式就讓學生印象深刻。
講者提到,她在學生時代就有去擔任國家公園解說員,可以知道講者對生態的熱情。此外,以前的社會環境對於生態的知識非常缺乏,因此在過去要從事生態方面的工作是非常困難的。之後講者跟著老師做的生態研究則是在對生態領域有更專業的學習,但講者提到,讓他學習到最多的地方反而是做事的態度與精神,在那段時間培養了能吃苦的精神,還有認真的工作態度,在老師身旁得到的更是老師對他的指引,專業工作與人生經驗的分享對於學生是很重要的一項學習課題,除了能從老師身上的專業知識學習,更重要的就是能學習到平常為人處世的態度,能有一位人生導師可以引導學生多層面上的學習,是極為幸運的事情。
之後再國外的學習也是學到的重要的一個精神”Think globally, work locally”,要有全球的視野,可是在實際做事情的時候,也必須從小事開始著手,不能眼高手低,要有大格局的想法,有大心願,但還是需要有吃苦難勞能做事的態度。這應該是講者後來選擇辭去動物園的穩定工作,最後選擇轉換工作跑道,去做慈心基金會的工作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講者回國後,去雪霸國家公園去解說,也實際的去運作很多國家公園內的細節工作,從解說、做生態學習的摺頁到國家公園的人力資源的管理都負責過,這樣大大小小的事都有接觸到,想必也累積很多優秀的工作能力,進而轉到動物園的推廣部任職,在動物園的良好待遇環境並沒有讓她停下腳步,她認為動物園一年三百萬人次的參觀人數,雖然已有很好的機會讓大眾了解她所喜愛的生態知識,但動物園是比較屬於以觀光休閒為目的的場合,其解說效果主要只能用立牌等方式讓大眾了解,在講者希望生態觀念能推廣給全世界的宏大心願,和一次因緣際會的認識慈心基金會後,她選擇辭去在動物園的工作,轉而投入一個屬於更能接近理想的工作。
慈心基金會協助很多農友投入能使生態、經濟雙贏的耕作方式,由一開始所接觸到為了保護赤蛙,而協助農友轉型成有機農業耕作的例子,還有在慈心有機農場內的運作。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卻真的成功運作,像慈心農場內一百二十公頃的規劃,就包含了希望能夠宣導的慈心理念的教育區域,也有從基本的汙水處理等方面,做生態保育概念實際執行的表現。在講座的最後,講者提到水源區農業會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共同進行有機農業的推廣,這點將環境保護想的更完善,藉此更能保護重要且影響重大的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