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技術研習課程曾晴賢-設置陷阱及溪流魚類採集方法
東海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众計畫-創意學習-田野技術舉辦研習課程,於100年7月2日邀請曾晴賢老師講解陷阱設置及溪流魚類採集方法,於蛟龍溪設置蛇籠、魚籠、蝦籠等陷阱,並教導學生應觀察及注意魚類的習性,利用其習性來設置陷阱來達到最佳捕捉效率。
溪流陷阱可以收集各項之相關生態物種調查資料,進行包括物種項目、棲地特性、環境水質需求、空間分布等初步整合與分析,資料不足部分可經由後幾次的調查逕行補充。溪流的監測,首先選定調查監測位址,監測調查位址之選定準則主要以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台灣野生動物資源調查手冊∼淡水於資源調查手冊」為主。要瞭解研究調查目的為何、土地利用狀況、參考點之選定、依據可能之污染源及污染動向設定監測點、另外避免選擇施工中的河段以及選定監測調查點後即進行現地勘查。接著進行生物相調查監測也是此課程的重點,就是對各段流域水體之魚類、鳥類、兩生類、爬蟲類、水生無脊椎動物(含貝類、蝦蟹類)、水生昆蟲、藻類、底棲生物等生物訂定調查監測計畫,加以觀察採集、鑑定分類、計數統計,取得種類、豐度等資料;另就外來物種情形加註說明。
老師實際示範採集的方法,魚類的部分包括經向主管機關申請特別許可使用電魚法、在水域較深或寬廣河段使用手投網、訪問釣客們的漁獲種類及現場進行種類鑑定、數量統計及形質測量(體長)。而蝦蟹類大部分種類在進行電魚採集時都會一併採集得到,另以蝦籠採集為輔。
學生們親手操作溪流調查的各項方式,包括了直接目視搜尋或是利用拍照將物種紀錄,接著則是直接於溪流中步行觀察紀錄,以及老師教導架設蝦籠的各項訣竅,包括了蝦籠開口朝向、用溪石固定及標記位置以及需讓蝦籠後端部分浮出水面,以利非純水生生物能夠呼吸,並提及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進行各項陷阱架設時須考量被捕獲物的基本生存權,不能因為研究而完全忽視甚至是犧牲生物的性命。藉由老師講說與實際操作的配合,學生們學習的動力及興趣更佳的顯著,這也讓此課程在實務操作與心靈層面相互結合,獲得更完整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