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技術研習課程謝森和-水生昆蟲採集方法&水生昆蟲方析方法
東海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众計畫-創意學習-田野技術舉辦研習課程,於100年7月3日邀請謝森和老師講解水生昆蟲採集方法&水生昆蟲分析方法,教導學生如何使用操作D型網、蘇伯式水網、圓型採集器來收集水生昆蟲,並將所收集到之樣本帶回實驗室分析。將所採集到之樣本進行分類工作,讓學生將所觀察到之水生昆蟲外部型態畫下來,介紹水生昆蟲之特性及構造,讓學生了解水生昆蟲的特殊築巢行為。
淡水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以下簡稱底棲生物(benthos))是指用肉眼可看到的無脊椎動物,常見的有水棲昆蟲、貧毛類、螺貝類與蝦蟹類等,其中最常見且種類最多的為水棲昆蟲。水棲昆蟲是指生活史中有一階段為水生的昆蟲。在昆蟲世界裡約有3%為水棲昆蟲。它們是內陸水域中最常見的大型無脊椎動物,不論是在流水生態系統(lotic systems),如溪流、河流等,或靜水生態系統(lentic systems),如沼澤、池塘、湖泊等,它們的數量與種類皆相當的多。常見的水棲昆蟲有整個昆蟲目皆為水生,如蜉蝣目(Ephemeroptera)、襀翅目(Plecoptera)、蜻蛉目(Odonata)、毛翅目(Trichoptera)、廣翅目(Megaloptera),以及一部份為水生的昆蟲目,如半翅目(Hemiptera)、鱗翅目(Lepid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雙翅目(Diptera) (Merritt et al. 2008)。利用這些底棲生物來作為淡水生態系的監測,主要是因為在淡水生態系中,它們在的食物鏈、次級生產量、營養循環和分解作用中,扮演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
老師實際操作調查設計與方法,在進行實驗前首先依據實驗目的決定採樣站,例如以物種調查為目,則避免有人為構造物存在,採集不同的微棲地。以環境監測為目的等。調查方法可分為定性法與定量法。定性法調查物種種類或物種的相對百分比,採樣方法有徒手隨機拿起底質石,或用踢擊網(kicknet)及D-型網採集(D-frame Dipnet)。定量法除了調查物種的種類外,也調查每一物種單位面積或體積的個體數,也就是密度,因此採樣時就須考慮,如何在一定面積或體積的範圍內採樣,常用的方法為蘇伯氏網(Surber sampler)或圓柱型採集器(corer)。
老師也教導學生們在做底棲生物的調查時,也盡可能同時對物理環境做測量,如氣溫、水溫、溪寬、水深、流速、流量、水的透明度、底質組成、溶氧量、pH值、導電度等。並且描述兩岸環境描述:溪岸的情形(如水泥護岸、石籠、裸露土石、天然溪岸)、土地利用情形(如住家、農田、道路、灌木、或自然森林)、與溪道遮蔽的程度(如完全遮蔽、半遮蔽、或無遮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