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信教授是本校中文系第12屆校友,曾任本校文學院院長、中文系主任、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現為香港珠海學院中文系教授。李教授治學遍及古代詩、詞、文,研究成果豐碩,深為學界肯定,更是國際知名的學者。幾年前李教授在逢甲大學創立「唐代文學中心」,更是台灣學界盛事。徐志嘯教授現任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中國詩經學會常務理事,曾兼任北京語言大學比較文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天津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客座教授、上海大學文學院兼職教授。 胡曉明教授現任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曾任華東師範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2009)、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訪問學者(1994、1998)、美國哈佛大學東亞系高級訪問學者(2010)、加拿大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學系高級訪問學者(2011)。本校中文系於11/19-20舉辦「中國古典詩學新境界學術研討會」,於會議前邀請三位詩學界重要學者針對會議主題「中國古典詩學新境界」與中文系的全體師生座談交流。 李立信教授: 一、 緒言 1.古典詩學範圍甚廣,本人僅從古典詩創作之角度切入。 2.古典詩追求新境界,是基於「窮則變,變則通」的理論基礎。 二、 古典詩之變與不變 1.由文學發展史立場出發,古典詩已到了非變不可的時候了。 2.古今物質生活變幅甚大,但人類之基本情慾未變,古今詩人所抒之情, 不外基本情慾,所以,今人與古人所抒之情未變。 三、如何開展新境界 1.與時代接軌。 2.擺脫古典詩中之束縛。 3.與現代詩之融合 a.了解現代詩出現之背景。 b.古典詩與現代詩之特色。 c.注入中國文化元素、材料及養分。 d.古典與現代詩形式、風格、主題之探討。 徐志嘯教授: 一、對“中國古典詩學新境界”的理解 1.中國古典詩學包含豐富內涵 2.歷代學者對中國古典詩學的研究 3.今人學者開拓中國古典詩學的新境界——視野、觀念、方法 二、北美學者對中國古典詩學的研究 1.總體研究特點 2.研究方法略述 3.代表學者研究舉例—— 陳世驤的中西詩學宏微比較 周策縱的詩詞“當下”美 葉嘉瑩的興發感動的生命美學 劉若愚的中西文論圖表解析 葉維廉尋求中西文學共同“模子” 宇文所安“距離說”(面紗)、“舉隅說”(碎片) 三、 從西方(北美)學者的研究中引發思考和啟發 胡曉明教授: 中國詩學之兩輪 一、唐宋詩轉型的未盡之義 1、文化詩學:縱貫中國詩史與精神史的史論(二元一體論) 2、中國美典:橫通中國藝術美學與文化精神、具有開新與創意的詩學 ►唐詩主情、宋詩主理 ►唐詩以興象風神見長,宋詩以筋骨思理擅勝 ►唐人主自然,宋人主人文 ►唐詩重才情,宋人重學問 ►唐人講神來、氣來、情來,宋人講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以學問為詩、以文字為詩、以故為新、以俗為雅、以禪喻詩 ►唐人渾雅醇厚、含吐不盡,浪漫高華,宋人平淡簡靜,瘦硬警拔,化絢爛為古腴。 二、一唐一宋之謂詩道 1、可以貫穿中國詩學的主要現象、主要流派、重要風格。 2、詩宋騷唐 、謝唐陶宋、李杜、韓柳、晚唐與西昆、蘇黃,前後七子與公安竟陵、錢王、格調與性靈肌理、同光體與南社等,都有唐宋詩對峙的因素。 3、 可作為中國詩學的元理論。 比興之唐詩系統:情景、主客、感興、興象、神理、神韻、唱歎、自然天成、意在言外比興之宋詩系統:美剌、興寄、寄託、本事、今典、尚意、詩史 三、作為中國文論系統的唐音宋調 ►中國文化思維的二元互轉機制 ►唐音宋調的美學主旨 ►唐音宋調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及意義 ►唐音宋調的文化背景 ►唐音宋調與唐型宋型詩歌的相互印證 ►唐音宋調與現代中國文學與批評 ►唐音宋調與西方文藝學的相通與參證 中國古典詩學研究,向為學界研究之熱點,近數十年來,由於兩岸學界交流,益愈頻繁,而基本資料之出版、新理論工具之運用,積累豐碩;不同背景之研究者,大量投入中國古典詩研究,不論是舊議題之深化、新議題之掘發、或新舊理論之探索與實踐,均使中國古典詩學研究,變化紛呈,美不勝收,值得吾人持續關注與相互切磋。此次座談透過兩岸交流期能會通新舊、知己知彼,提供本系師生全面性的資訊及持續研究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