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習輔導專題演講,由社會系藝術社會學課程主辦,於12月5日請到台灣當代錄像藝術家蘇匯宇至東海大學;為使同學了解藝術社會學中討論到的諸多議題,包括:錄像藝術的發展歷史;台灣如何與國際接軌;大眾文化中的影像、電影與當代藝術的價值辯論,當代社會與媒體的互動關係。 蘇匯宇首先回顧了當代錄像藝術的發展,介紹了韓裔美籍錄像藝術之父白南準及當時的社會情境如何催生了錄像藝術的出現。接著,蘇匯宇為我們介紹了正在國立台灣美術館舉辦的展覽活動:VIDEONALE當代國際錄像藝術對話。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早期錄像藝術是以影音創作的藝術性來挑戰電影做為一種文化工業的資本壟斷,是為一種前衛藝術的解放性格,而現在,越來越多的錄像藝術也開始朝向電影的製作模式,當今的錄像藝術潮流,則是提出多重影像裝置的多元呈現如何帶出不同於電視或電影的視覺經驗範圍。 蘇匯宇向同學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紹了近年來他個人創作上的重要轉折和呈現。作品舉例:「史蒂諾斯家庭實境秀」─探討管制安眠藥的使用所帶來的虛實經驗,從一種再現的角度呈現台灣社會隱藏卻廣泛的經驗事實;「我愛林志玲」─以一種行為藝術的介入特性,挑戰媒體在日常生活中的宣傳效應;「恐怖的一天」(A Horror Day)─成功使用了恐怖電影的運鏡、剪接、音效手法,將作者自身平淡無奇的一天,拍出了十足的恐怖效果;「好壞」─結合劇場藝術家重現了巨星麥可傑克森的知名MTV “BAD”,藝術家認真的重製了娛樂工業中超級巨星的作品,展現了當代文化中,大眾及作者的曖昧及諷刺意涵。 蘇匯宇認為自己並不反對媒體,他是媒體時代長大的小孩,影視文化幾乎占據了他大部份的日常生活。他聲稱自己是一位「專業觀眾」,他對影視媒體所呈現出來的經驗,並不沉迷地相信,讓自身的情緒隨之起舞。他總能看出這些製作羅及中的形式特徵,並且運用來當作創作的元素。蘇匯宇的價值立場和早期的媒體批判理論並不同路,媒體已經是現代社會中的強勢經驗,我們根本無法拒絕,但是要怎樣更聰明的參與這場媒體虛擬實境的世界?蘇匯宇的立場既輕鬆、時而挑釁、時而搞笑、卻也不失主動性。 最後,蘇匯宇也鼓勵參與演講的同學,更多一些關心當代錄像藝術,特別是有重要的國際展覽正在台中展出,同學們應該踴躍前往參觀。當代藝術作為人類文化的反思介面,我們將能從中看到更多的靈活身段,可以作為面對媒體霸權或媒體壟斷的文化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