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台灣紙質藝術品的修護
美術系為了使本學期的課程更能夠拓展藝術創作的寬廣度,特於9月27日舉辦「淺談台灣紙質藝術品的修護」之演講。邀請蔡斐文老師到校演講,蔡斐文老師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科學碩士的圖書館系及紙質文物保護組,並且擁有國立台灣大學科學系的森林系植物組、國會圖書館的善本書籍保存維護文憑以及紐約時裝科技大學的織品設計……等等的豐富學歷,而目前是國立臺南藝術大學的博物館與古物維護研究所所長,對於藝術品和文物保存的教學不遺餘力,同時也累積了豐富的修護經驗,欲透過本次的演講來為同學們概述一個藝術與創作紙材的相互銜接,同時也鼓勵同學可以多嘗試媒材並了解其特質,為藝術創作創造出更永續的品質。
蔡斐文老師首先概述紙質文物保護科學的關鍵主旨,並且以國立故宮博物院的科技室為例,主要內容以器物分析和預防性保護科學為主。同時蔡斐文老師也提到修復是檔案保護管理的一項,明定修復政策可使工作人員瞭解適時的修復及所需之要求。修復政策包括檔案修復次序的評估、修復步驟、修復地點、修復設備、人才、品質的規範等等。基本而言,修復是萬不得已的,因為修復處理有時會改變檔案的格式,而有時歷史性的證物也會因修復處理而不復存在。檔案的修復處理應以穩定物性為主,以盡量地保留檔案的目前的原貌及其歷史證據為原則。而關於紙質的保存方向,蔡斐文老師先指出檔案保存的第一件事必先瞭解檔案材質的特性才能徹底執行其保存之道。檔案大略可分一、紙質類、二、攝影類如照片幻燈片等、三、聲音影像類如影片、錄音帶、錄影帶等、及四、電子檔案類如光碟等。本次演講則針對紙質類的來做探討。
蔡斐文老師說明紙是植物纖維經過機械、化學方法分解後,纖維素(cellulose)間形成氫鍵,聯結成的一種醣類聚合物。植物纖維除了纖維素成份外,亦含有半纖維素(hemi-cellulose)及木質素(lignin)等不純物;一般而言,半纖維素及木質素比纖維素還容易受到外在的環境影響而改變性質,所以較不易於保存 ,而且紙質主要的劣化反應有水解(hydrolysis)、氧化(oxidation)等項。水解主要是破壞纖維素的鍵結使長鏈的纖維素變成短鏈結構。產生水解的主要原因是水份,所以相對濕度越高,水解的反應越快速。若紙質檔案含有酸性物質,在水解劣化的過程,酸並不直接參與反應,可是會加速劣化速度破壞紙質檔案。紙質文物水解劣化的同時,其他劣化反應如氧化及交鏈反應就會相繼產生。纖維一旦氧化或形成交鏈,檔案的紙力及紙色就有顯著的改變。
接著老師提出存放維護方法和注意事項,說明除了良好的保存環境之外,訂定正確的存放維護措施也是預防檔案劣化另一項重要工作。以下大至上便是紙質類的維護方式。一、紙質類檔案可以無酸的隔頁紙,將檔案隔開後,存放於無酸的檔案夾內,再置於無酸的保護盒保存。二、紙質檔案以平放為宜,若因存放空間有限時亦可直立存放。直立存放時須確保保護盒內檔案不會因長久存放而彎曲變形。三、請勿將過多的檔案擠置入於保護盒內,以避免取出時因用力過猛而損壞檔案。
從演講當中可以感受到蔡斐文老師的對於作品維護和材質探索上的用心與關切, 透過本次的演講,老師分享並且給予參與聆聽的同學及老師們更多方面的思考,除了創作本身的強度之外,也應該多想想看保存的重要性和材質本身的可塑性,使大家可以在材料裡看到不同的發展和可能發展的面向,進而挖掘自身創作之可能性,或從其中延伸到文物保存的永續經營。
演講實況(1) 演講實況(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