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社工到人類學的社區工作者
鄧湘漪一開始便以他大學時參加「山地服務社」到原住民部落的經驗講起。當她在服務的過程中觀察到部落中的原住民對於每年暑假都會主動的跑去部落做兒童、婦女等工作服務的大學學生感到納悶及疑問,而當時的「山地服務社」是採取較為嚴格的軍事化管理,而在社員的服務過程中也無形的將嚴格、制式化的方式帶入了服務之中。她在當時便開始懷疑這樣的服務方式是合適的嗎?
在大學畢業後,鄧湘漪前往柬埔寨作社區工作。當一人隻身前往工作時發現大學所教授的社會工作的技巧竟然都派不上用場,於是在面臨幾個月艱難的適應期之後才漸漸的學習及建構自己的社區工作方法以及實務經驗。
回到台灣念社會工作研究所時,鄧湘漪分享著在柬埔寨的社區工作經驗,但卻遭到週遭的質疑,「這是社區工作嗎?」。當初到柬埔寨時需要從頭學起,而現在她將她的國外建構的工作經驗帶回台灣卻遭受到台灣社工的質疑。因此鄧湘漪就以國際社區發展為論文領域來批判與解構國際的社區發展。而透過這個解構及批判過程也讓她在之後的社會實務工作遭逢極大的困難。
鄧湘漪歷經求學、工作、再進修的過程之中不斷的與環境在討論何為「社會工作」,每個階段都有著不同的體悟。也藉著這一次的演講機會帶給東海社工學生一次珍貴的體悟及反思機會。
鄧湘漪小姐 演講 演講實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