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講堂傳承與創新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today, you have to search yesterday.”─Pearl S.Buck
東海博雅書院邀請東海大學前任校長,同時也是2008年成立博雅書院的重要舵手,現任澳門大學學生事務副校長─程海東博士為我們「往古史,方知今也。」─講述博雅教育的來龍去脈、現今高等教育的發展、博雅學習的再現以及不同的做法,期望這場演講能夠繼往開來,傳承創新。
現今在台灣高等教育界風靡的「博雅」究竟是什麼?為什麼東海大學在2008年成立書院呢?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14到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19世紀歐洲大學成為全球學術的中心。程前校長舉了Maxwell和Chopin兩位對人類文明有極大貢獻者為例,如果Maxwell代表人類左腦的科技邏輯,Chopin代表人類右腦的人文藝術,現今我們需要兩者平衡發展,不可過分鑽研追求,才能使我們擁有和諧且完滿的人生。二次世界大戰,歐洲科學家、物理學家等頂尖人物來到美國,使得人類文明在美國發展至另一個境界。在亞洲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大學,日本明治維新、建置帝國大學、引入西學,印度受英國影響、人文科技同時發展,中國由基督教會設立13所西方學院、實施「博雅教育」,程前校長和大家分享一張清廷癸卯學制和壬子癸丑學制的教育改制圖,我們可從中觀察出清末民初的大學改制是受到美國影響。
1890年到1920年,YMCA和YWCA組織全世界學生志工運動到海外傳教(Student Volunteer Movement for Foreign Missions),高達33,726名志工,其中四分之一最後成為傳教士,女性佔二分之一。美國基督新教會傳教士中,有半數是學生志工,絕大多數在中國服務,在華時間恰逢基督教會大學再華創建,大量的學生志工參與教會大學,這些志工帶來基督信仰和基督徒的生活特徵,以及「博雅教育」。在華創建的13所教會大學在1950年全部停辦,不可否認的是美國基督教對華人高等教育的影響,從19世紀末開始,這13所學校帶來承襲自歐洲劍橋、牛津、美國哈佛,小而精緻的大學教育。1952年,「美國在華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在台規劃,1955年11月2日在大度山上成立東海大學,這是一所台灣唯一有「博雅教育」實際經驗的學校。
何謂「博雅教育」?程前校長整理出4個重點:「博雅教育」是培育學生在知識上成為「自由人」而非「奴隸」,其精隨不是機械式地教導某些課程而已,乃是涵蓋一群向度、價值觀、信念,和不可或缺的「人的因數」,即是師生間密切接觸,「博雅教育」是培育通才,它代表著一個「完全的教育」模式,藉由個體化的教導、住宿學習、熟絡親近、小班教學環境等方式建置一個特殊的全方位學習環境,相對於職業或實用教育而言,「博雅教育」目的在人格導向的安身立命與修身養性之舉,它不只是通識教育的知識,而更進一步的強化通才教育在生活上的實踐。住宿書院也是大學教育價值的一部份,如果在大學沒有共同成長、彼此學習的經歷,就沒有辦法完成一個大學所要學習的精隨,換言之,學苑型的住宿豐富「博雅教育」,這也是博雅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
未來的世界,知識迅速落伍、每五年翻新一次,人類平均壽命增長,工作到70歲退休,企業結構變化迅速且不斷消失,人的一生可能需改行5、6次,而大學的目的是期望我們了解大自然、了解人類文明、關懷別人以及認識自己。20世紀末,美國反思當教育普及後,高等教育又該往何處走,因此提出「重建大學教育:美國研究型大學的藍圖」,一改大學過度專業化的狀況,除此之外,小型的博雅教育學校也在思考如何改變本科教育,告訴學生如何設計符合個人需求,且專業與生活並重的課程規劃。
「明日年輕頭腦的教育操之於今日的老師,但學生必須學會如何學習成為終身學習者。」─程前校長用這句話期許在高等教育服務的教育工作者,以及叮嚀同學們。大學教育的價值不在於你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你身上的人格特質,才能代表大學教育在你身上留下的資產。你如何將你的知識化為行動,如何在行動中表現出你的價值。最後,程前校長祝福各位在東海大學的學生們,畢業之後榮耀東海─這所給你機會成長的大學,那就是東海大學最大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