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的傳奇先鋒 林南院士旋風抵台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林南院士應母校外文系之邀,於五月中旬返校舉行三場卓越講座。講題為「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一個研究報告」、「東海的經歷」以及「工作生涯:壓力與追求」與學弟妹分享其成功之道。
林南院士享譽中外,曾任美國社會學學會副會長,1998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並於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社會學系Oscar L. Tang Family擔任講座教授,其研究專長為社會網絡與社會資本、社會支持與生命壓力、社會階層與流動、以及中國社會。林院士在社會網絡研究的成果廣為社會科學、心理健康、公共衛生等領域的專家廣為討論、引用與應用。許多人好奇為何林院士學術研究觸鬚如此廣泛及深入,也因此林南院士除了第一場演講深入淺出介紹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此趟專程回東海,他特別配合外文系師生的要求,分享他如何從外文系出發,轉戰新聞學,又傳奇地在社會學領域發光發熱的心路歷程。
林院士於本校外文系畢業後,赴美至Syracuse University攻讀新聞碩士,1966年於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取得社會學博士學位。當有人問及他如何籌劃每一階段的生涯規劃,林院士謙虛地表示,完成每一求學階段之際,他其實並不知道自己下一步會做何規劃,只是不斷地廣泛摸索、大量汲取通才知識,然後水到渠成。如此的求知精神不僅讓他在求學路上一路逢源,林院士的研究結果更是百花綻放,其研究特色是多軌同時並進,當他致力於社會網路的研究時,他也同時著手於社會分層、心理健康、社會流動、以及中國社會的觀察,他相信創新並非憑空產生,而是要建築在前人的學問根基上,所以任何一份蒐集而得的資訊都有可能成為另一個研究的伏筆,就是這種勇於追求、放遠目光的精神,讓他研究靈感不斷。「我在研究方面跨了好幾個領域,如果叫我只做一件事情我會覺得很枯燥。一個人如果一直在一條路上發展,到了某個程度就會停頓下來,沒有stimulation,如果沒有在幾個方向上發展就會無法突破,自己也會很苦惱。」林院士謙沖地表示。
儘管在美國學術界已奠下舉足輕重的地位,林院士仍積極參加美國社會學會的活動,參與編輯、做委員、審核等等,只要有時間、有邀請林院士就會參加,更難能可貴的是,數十餘年來,林院士對於亞洲的關懷未曾放棄,他與其他學者合作組了北美華人社會學學會,一直和大陸、香港以及臺灣的學者保持聯繫:也與所居住地區的華人組了一個組織來與其他少數民族團體聯繫,透過辦活動、參加州政府會議等活絡華人社會。旅居海外數十年,學術光環耀眼,林院士卻從不自滿,也不沉迷於過往的榮耀,只是一味地往前看。他勉勵在學學弟妹,凡事不要怕,要主動尋找機會,而不是被動地等待機會向你招手。林院士送給東海人的話是:「養成獨立思考的精神、重視師生及同儕情誼、凡事敢於嘗試、拓展多元興趣、以及不計成果的付出精神。」五十幾年前東海大學圖書館是國內唯一開放性書架的圖書館,造就了一批主動求知的老東海人,面對如今網路世代,林院士更是公開他的小秘笈:「善用google線上翻譯,資訊無遠弗屆,盡在網路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