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卓越計畫於100年3月21日於社會科學院ss102舉行東方文明系列演講-印度文明東傳-佛教、密宗,邀請楊開雲老師,向同學們講述印度文明與佛教的關係及佛教的歷史。
首先,楊老師與大家簡單闡述印度的歷史及其信仰,1920年,甘地帶領印度人民發起不合作非暴力反抗運動,成立印度共和國。後來,印度內部分裂,形成回教徒和印度教徒兩派對立局面。新民主國家成立同時,這些回教徒成立了巴基斯坦。
目前印度約有11億人口,為全世界第二大人口國家,80%的人口信仰印度教,7%的人口信仰佛教。而印度為何被讚譽為全世界最大民主政體,楊老師請同學們思考什麼是民主?民主的意涵是什麼?
佛教是在釋迦牟尼佛涅槃以後約在西元前543年形成,於印度歷史上,阿育王把佛教定為國教,積極振興佛教。佛教在印度開始衰微約在西元721年,土耳其勢力進入印度後,直到西元1200年,佛教在印度消失了。
現在印度的佛教主要是指1959年以後,達賴喇嘛所帶領的僧侶進入印度後宣揚的藏傳佛教,楊老師進一步講解藏傳佛教和台灣信仰的漢傳佛教之差別性,於本質上無所差,皆屬大乘佛教的一支,其中藏傳佛教又稱為密宗,保存原始佛教的完整性及精確性,而漢傳佛教俗稱為顯宗,台灣盛行的漢傳佛教又可分為淨土宗和禪宗。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因其信仰的佛法內容、傳教路徑及國家不同而有差異。這些宗教看似離我們遙遠,但卻實在於台灣的生活中與人們相關。
最後,楊老師給同學們一些建議,未來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會是領導者,需要理性分析的能力,可藉由在校時間多接觸不同的聲音及觀念,打開自己的心胸,刺激自己去思考每件事,學習分析判斷的能力。勉勵各位同學多充實自我以面對未來的挑戰。
活動結束後,同學們踴躍發問,其中有位同學請問楊老師藏傳佛法對他的生活有無影響?楊老師的回答是在藏傳佛法中有部經書的第一章節即是在教授死亡,死亡是人必經的過程,只是不知道何時會發生,所以我們該去思考生命的意義,把握當下,這樣的思想使楊老師產生積極及樂觀的態度,凡事都不須太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