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電子報
2012年 12月
2012年 09月
2012年 04月
2012年 02月
2011年 12月
2011年 10月
2011年 09月
2011年 05月
2011年 04月
2011年 02月

 
東海校內搜尋
全球站台搜尋

 

<<   2025年02月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年 月份電子報
7=0-1 撰寫者:
--


◎子計畫一:教與學成長

 

      57日舉辦「偶是人氣王-校園遊行人氣王票選」活動,參賽者將偶的概念以真人版形式創意呈現,於校內文理大道、德耀路、篤信路遊行,行經鐘樓、中正紀念堂、校友會館、銘賢堂前廣場等據點,從「偶」的嘉年華會中,走出東海大學第一次的全校大遊行。

        12支隊伍,共57人參與遊行票選競賽,參賽同學從不同角度呈現「偶」樣貌,令人驚呼連連。路思義教堂、相思樹、鐘樓、時空膠囊、女生宿舍等,東海具代表性的景物,變身真人版的「偶」,到處趴趴走的景像非常有趣。也有以東海七個學院特質設計不同個性的「偶」,還有走Kuso路線的,以東海鬼故事、東海的注音符號或是以東海美食為題材,新意十足。

        為增加遊行票選活動的趣味性,採不定點投票,每組參賽隊伍都備有投票箱,工作人員沿路發送糖果作為選票,讓全校師生以及職員都可以參與投票,共同選出最具人氣的東海代表「偶」。活動中並邀請到來自印尼的食人族表演助陣,遊行活動得票合計1,527票,並吸引平面及電子媒體到場採訪。

相關活動新聞報導:報紙-聯合報及自由時報;電視-群健、西海岸有線電視社區新聞報導;電台-國立教育廣電台;校內媒體-東海大學頭條新聞、東海大學校訊、東海成報,合計8則活動相關新聞報導。

  
                                     相關活動剪影

 
  

        哈佛個案教學風氣自2004年吹進亞洲國家後,興起一波又一波的參與者為本位學習的浪潮。本校個案教學推廣辦公室為將此優質教學法介紹給中部地區大專院校師生,並使中部地區各校老師在推動個案教學的緊密合作,於5月9至5月11日假東海大學新管理學院舉辦「2008第六屆中區大專院校管理個案競賽暨研討會」,規模擴及中部地區十所大專院校,共有中興、亞洲、彰師、雲科、聯合、暨南、東海、逢甲、靜宜、朝陽等10間大專院校組32隊參加,此次活動共計274人參加。   

        參與學員是中部大專院校大學部、碩士班與EMBA班學生,並分成三種組別進行個案競賽,並於競賽討論時間中舉行競賽使用之個案發表,令觀摩之老師透過個案的發表、個案教學經驗的分享與交流、個案寫作方法的研討,可以提升其對個案教學與分析的能力。

        EMBA組的競賽結果東海大學勇奪團隊冠、亞軍,是最大贏家。第一名是東海大學巴菲特隊、獎金1萬元,第二名東海大學飛雁隊、獎金5,000元,第三名靜宜大學大雄隊、獎金3,000元,第四名雲林科大啄木鳥隊、獎金2,000元。

        大學組冠軍為逢甲大學、亞軍為東海大學、季軍為中興大學、殿軍為靜宜大學;碩士組冠軍為逢甲大學、亞軍為彰化師範大學、季軍為朝陽科技大學、殿軍為靜宜大學;也為此次的競賽活動劃下完美的句點,大家相互約定明年能繼續再彼此切磋。

        透過此次活動的舉辦,除了讓同學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有體驗個案分析的機會外,獲得許多產業知識、個案分析能力與團隊合作的技巧。藉由與其他學校老師、學生的互動,亦可增進其學術與實務的視野,競賽時間由各校不同專長之老師擔任評審,不僅從中引導學生思考不同領域的問題,還能藉由評審不同意見間之交流,產出不同思考的方向。而參與的教師,透過中部地區代表性個案的發表與研討,亦能更有效掌握中部地區產業活動的脈動,並得與在過程中參與、觀摩其他學校教師對於本土個案寫作與教學的經驗,在教與學兩方面都能有所成長。

       參與式個案教學方法在管理教育上已培育不少優秀的管理人才,其成效備受肯定。此次活動規模擴及中部地區十所大專院校,經由平面及網路媒體「經濟日報」、「聯合新聞網」報導8-10篇新聞,藉此讓更多人認識參與式個案教學方法,有助於達到推廣至社會各個階層之效。

        
                                       東海大學EMBA組獲得冠軍並與程海東校長合影
   

   

        為提升教學科技助理數位教材製作能力,教學資源中心於5月14日假求真廳舉辦「剎那即永恆-數位攝影基礎與實務研習」,期望透過此次研習教導本校教師、教學科技助理利用數位攝影製作數位化教材,進一步協助教師課堂教學。

        本次研習邀請中華攝影學會理事長鄭國裕老師擔任主講,鄭老師鑽研於數位攝影已有十多年時間,除了曾於各大專院校授課、舉辦講座,並擔任許多攝影比賽的評審,出版許多攝影相關書籍,同時也在各大藝廊舉辦展覽,顯示不論在理論或實務層面,鄭老師都深具涵養。

        為使同學能進入數位攝影的世界,鄭老師以介紹數位攝影原理為開始,詳細說明數位影像的結構、攫取流程、解析度及檔案大小、影像處理有關的檔案格式,透過這些原理原則的說明,為想要進入數位攝影殿堂的學員們打下基本功。介紹完數位攝影基本原理後,鄭老師接著說明實務上的操作讓學員們知道如何進行數位影像的拍攝及後製,從數位檔案傳輸、色彩控制、造型控制到如何使用photoshop做影像的處理、修正,使學員們知道如何利用好的軟硬體來完成一件優美的數位作品。演講會後,同學們也提出自己在攝影上的疑問請教,鄭老師也充份的為學員們一一解答。                                                              
 活動相關剪影 

        演講後半段,鄭老師展示了自己的部份攝影作品,同學們在驚豔於這些優美的作品之餘,也開啟了學員們對數位攝影的興趣。此次研習共有九十幾位本
校師生共同參與,除了教學科技助理外,也有許多愛好攝影的本校師生與會,在孟夏之夜,所有的學員們都享受了一場數位攝影之美的饗宴。                                                             

                      

  

        本工作坊旨在藉由資深優秀教學助理之教學經驗並與其他教學助理彼此交流分享,以提升課堂教學各層面問題解決能力及改善教學品質之相關探討。

        5月29日舉辦工作坊座談分享,首先由教務長致詞,教務長首提及教學助理其實等於扮演著老師的角色,同時亦是協助教授作為與學生間溝通的橋樑。因此教學資源中心將教學助理視為重點,除了許多訓練課程與工作坊以外,並有TA手冊包含許多國內外的寶貴資料可供利用。

          
                         資深助教與優秀教學助理

    此次活動分別邀請資深助教與系所優秀教學助理經驗分享與交流並傳授TA的教學的武功秘笈:首先第一位進行分享的是數學系資深專任助教陳佳伶。陳助教介紹教學相關工作守則與隨堂跟課的教法和進度,在批改作業與考卷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外,教學的工作可分為四類,學期開始前的準備工作首先是要熟悉所帶的課程,並且最重要的是與老師討論、溝通並正確的將上課方式、上課進度、考試分數分配的內容與教學進度傳達給學生。演習課的課前準備一定要充分備課,讓學生了解課程內容,並且事先演練習題,在作業批改過程中隨時注意學生的問題。 助教的另一個工作就是讓學生發問,因此要提供同學提問的時間,並與學生保持聯繫。演習課講解習題的訣竅在於聲音宏亮、口此清晰;講解要有條理;特別指出學生容易犯錯的地方;有效率的使用黑板;隨時注意學生反應;妥善分配時間;利用小小考去明白學生的學習效果。在課堂後,將每堂課的題目解答上傳至教學平台,以利學生參考,並在學期末給予學生成績條核對成績。

        第二位進行分享的是社會系資深助教陳鍬玲。陳助教說明擔任助教的角色有兩種,第一種是協助教師教學的「輔助者」,隨堂上課的目的在於充分了解老師的上課內容;助教同時也必須要擔任老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之間的橋樑,並隨時觀察學生可能不懂的地方,以提供老師教學的容易度;平時要隨時注意和掌握同學的學習狀況並與老師聯繫,供老師掌握教學狀況。第二種角色是與同學互動的「主動者」角色,在實習課中要事前練習課程內容,講解的時候要掌握時間,並且事前充分準備,清楚知道自己要教的東西。「教」的內容要與老師溝通,進行邏輯清楚的總複習,並給同學充分練習的機會,隨時掌握同學的狀況進行教學的調整。用心更改學生的作業,不僅觀察學生的問題,同時可以歸納問題,進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幫助。在課程中透過各主方式鼓勵同學發問,問答式的教學可以產生教學相長的效果。課堂上要樹立規範,訂立課堂與作業的規定並一視同仁。

        第三位分享的是社會系優秀教學助理林宛蓉。林同學首先定位教學助理的角色是協助老師課程進行的幫手,同時也是學生和授課老師機的溝通橋樑。教學助理的工作在課程進行前首先要了解老師的課程安排內容與工作要求;在課程進行中則要隨時掌握學生學習狀況以提供協助,並適時向授課老師反應以利調整。授課內容則按照老師給予的進度,或進行課程的複習與補充教材教授、討論。面對學生可以拋出問題增加互動,並請學生進行簡短的報告,安排討論的時間提供協助解決問題,而不是告訴他們答案或主導小組討論。平時與學生保持聯繫,方便學生提出相關的課程問題,遇到難以處理的問題要向老師反應。

        第四位進行分享的是景觀系優秀教學助理楊天豪。楊同學首先說明TA的角色應該是老師和學生間的溝通橋樑,同時也像是鼓勵學弟妹勤於向學的學長姐。TA不是讓學生了解課程的觀念和邏輯,而是協助解決課業上的技術問題。楊同學擔任TA則很注重時間分配,盡量相互配合並以多人討論為主;其次TA要鼓勵討論,讓學弟妹自己從討論中找出答案解決問題;平時擔任老師和學弟妹的溝通橋樑,並設法找出上課的盲點與老師進行課程討論解決問題,並做紀錄鼓勵發問。楊同學亦表示,擔任教學助理在課程中以觀念理解優先,並且用自己學習的經驗來分享。TA應該避免單獨進行討論,在課程中要保持中立的立場,課程計畫有變動要提早和學生做確認。

        第五位進行分享的是會計系優良教學助理梁家維。梁同學在分享過程中提到,在課前準備時,經由角色互換的方式,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學生的需求和難題,描繪一張地圖,讓學生了解整個架構的內容。課中管理的部份,他提出了管理學中的80/20法則,但更重要的是能夠先了解完整的架構,並用結構化的思考方式看問題,以圖形取代文字加深印象。梁助教還提到在教學的互動部分,他會記住全部同學的名字,主動與同學溝通緩和課堂氣氛。課後的輔導與追蹤則是強調正面鼓勵,並且面對學生的錯誤要花時間去觀察,了解他們解題的邏輯,解惑不是演算答案,而是傳達正確的觀念。因此做為一個助教,最重要的是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思考教學,但不要讓學生予取予求,要有自己的教學原則。

        第六位進行分享的是資工系資深助教林宜慶。林助教一開始便強調他想進行一些心法的分享,他引用過去聽演講的經驗,用小故事說明要用正面的方式去鼓勵學生學習;其次使用選擇男/女朋友的例子,傳達給大家助教必需了解學生的需求,逐步引導學生明白自己的需求,注重思考與問問題。接著他提出五項心法:推崇、目標、分身、說故事、聊天,助教要推崇老師和課程,並且清楚確立最終的目標。在課堂上建立自己的分身,促進同學間相互討論的風氣,用說故事的方式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其次要當學生的朋友,與學生親近的接觸並站在學生的立場去思考教學的方式。最後林助教分享他的座右銘「溫故知新」與「教學相長」,期望能與大家相互勉勵。

        教學資源中心趙長寧主任提到教學資源中心的發展願景,其中強調了教師教學在大學教育中的價值。在Q&A時間,TA們與聽眾踴躍提出自己在擔任TA工作時所遇到的困難與相關問題。其中一位同學提到「助教如何調適工作繁重與學生反應不佳的情況」。會計系梁家維助教認為時間管理很重要,在課堂一開始便做好課堂規定與進度以提早準備,訓練自己的抗壓性,並且反思教學方法更貼近學生的角度;時間管理則要先抓住大方向,不要讓時間追趕你,做好全盤的掌握。財經所的助教則提到「如何在課堂要求部份與授課老師進行溝通」。社會系林宛蓉助教認為在課程之前,老師就會先提醒課程的要求,學生就要去遵守。因此助教應該要跟老師溝通,提出自己的意見。

        最後,教學資源中心趙長寧主任期望每一次的活動都能讓老師、TA和同學們,可以針對學習這件事情來做更多的對話。本次工作坊TA參與人數共計110人次,透過此次助教與優秀教學助理的經驗交流分享會,使教學助理能釐清了自己在教學上的疑問與種種困境,獲益不少。
  
 

                                                                  活動相關剪影   
    
                                                 



Copyright c TUNGHAI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總計畫辦公室電話 Tel : 886-4-2359-2559  FAX : 886-4-2359-2545
地址: 40704 台中市西屯區台中港路三段 181 號 TEL: 886-4-2359-0121 FAX: 886-4-2359-0361    Designed by  ASIAWAY
建議瀏覽大小為1024x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