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經驗分享─老人領域社會工作實務經驗談:過癮-顛覆社工人生?
本校社工系希望透過卓越計畫支持「職場經驗分享」一系列之活動,邀請業界優秀的系友做各領域社工職場的經驗分享,讓學生們瞭解現階段不同領域的職場生態、實務上的運作與工作內容等等之討論,並且讓學生藉此機會與擁有業界實務經驗的學長姐做生涯的解惑,更加了解理論與實務的連結及差距,以為未來在選擇工作領域及規劃生涯做更完整的準備。
本次活動就準時在預定的午間時分展開,在大家就坐於舒適的坐墊上一邊享用著小點心和熱茶的同時,本次演講人也是本校社工系上47屆畢業的畢業系友─李佩華老師一邊緩緩展開一個小時半精彩充實地人生工作經歷分享。很高興地可以邀請到李老師來為職場經驗分享一系列的座談會打頭陣,她在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擔任將近五年的一線社工員職務。
開始分享前,李老師先針對自己做簡單的自我介紹,她在老福機構一待就是四年多,全省各地分會都待過,不管是對於現今國內老人非營利組織的服務模式流程,還是各式各樣的活動籌備,可以說是經驗相當的豐富。在機構工作期間也積極把握每個到海外交流出差的機會,藉此更拓展了國外老人社會工作的工作執行現況,讓自己的視野更加寬廣。接著,邀請在場的所有參與者做簡單的自我介紹、互相認識,並說明對本次活動的期許;大家雖面有些害羞的神情,但卻都用充滿熱情的口吻簡單說明自己參與活動的背後動機,不外乎是想聽些較為「實務取向」而非一般課堂上較偏理論的社工知識,或是對於老人社工領域抱有相當大的興趣(甚是曾於弘道基金會實習過),未來想朝該領域前進想先來聽聽過來人的經歷,讓自己對未來進入職場的準備更周全,又或是對自己未來比較沒有方向,想聽看看該領域都在做些甚麼事情,吸收不同工作的經驗。
在聽了參與者的期待後,李老師便開始分享起舊時曾上過新聞媒體的幾個對自己相當重要的個案處理歷程,一邊分享的同時,她也不時的揭露剛進入職場的徬徨與不知所措,經歷了初期青澀的懵懂期,也做過了錯誤的決定,並帶領著大家一起跟著她去做思考:如果是你的話,你當下會做甚麼樣的處遇?進而帶到,身為一個工作者的自我省思:念了四年的書,真的就有那樣的能力勝任「社會工作者」這樣的一個專業角色嗎?最後李老師分享自己的經驗反思到底社工要做到什麼程度才算是一個好的社工角色,藉此提醒大家反省是必要的,但是要懂得適可而止更是重要的。
緊接連著,李老師簡單分享了自己身為社工人背後辛苦的一面,包括:半夜還接到工作的電話、送自己手中的個案出殯、團隊合作適應、遭到個案的恐嚇、處理人生中的第一份存證信函等等的血淚史。跳脫出有些黑暗但也是相當特別的經驗後,再一路分享了自己三趟的跨國社工旅行:日本東京、台灣環島、中國北京,在國外看到了別於國內的服務規劃發展,啟發了很多新的點子,回到國內參考嘗試舉辦了許多創新的活動,激勵自我挑戰自己的極限,督促自己有更多的工作動力繼續走下去,完成更多的不可能。
不僅如此,座談會中李老師還安排穿插播放了幾段之前在弘道基金會中策劃的各式活動宣傳短片,藉由簡單地短片中,大家更能從中體會到講述此段工作經驗的過程中,去看見李老師對老人社會工作的那份熱情,也帶給現場大家許多的回應與感動,大家也都不時的埋頭苦幹,在自己的筆記中,一筆一劃的刻下當時的感動與啟發出各種天馬行空的想法。
座談會尾聲就在「你覺得社工是什麼?」的另一個啟發思考點中,李老師則以自己的座右銘「有機會就去做,就盡力去做」為這次的座談會劃下完美的句點,並顧勵在場的大家用「創新」的心意去瞭解你的服務對象(老人)真正需要的是甚麼,然而這樣的思考出發點還不夠完整,要將重點放在他們真正「重視」的又是甚麼,兩者合一去考量,才能真正的為你的服務對象提供滿意度百分百的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