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施」, 極其簡單的兩個字,知道如何寫,卻不知道如何做。

許多大學生們,不願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夠改變社會,即便一點點。大一上學期,藉著教卓計畫的平台,我們執行了一個「圓夢計畫」,計畫的目的是要告訴,都市的孩子們,必須珍惜自己生活中視為理所當然的一切,因為在遙遠的某處,有幾些小孩正餓著肚子,或者因為沒有禦寒的衣物而畏縮著,正因為自己也是在完善照料之下,成長的孩子,便更能站在這些小學六年級的大孩子們的角度,去籌備這個計畫,結束四個禮拜的活動後,活動的最後一天,投影片上播著一支來自非洲的影片,非洲孩子們,個個枯瘦如柴的身形,臉上無助徬徨的眼神,生活環境的貧乏,對比著孩子們的高枕無憂,在場的大孩子們,企圖掩飾自己的訝異,用力的擦試著小臉頰上的淚水,有些孩子甚至放聲哭泣,因為害怕,因為無法體會,他們的小眼珠,轉動著眼前的畫面,這是一支五分鐘的影片,卻投影了他們心中難以想像的國度。

 

 當天的回饋小卡中,每個人的小卡片上都寫著「我要幫助他們」、「我要捐食物給他們」,小組的會議中,更多人難過的哭泣,為了什麼?我想是因為自責,我想是因為愧疚,因為孩子們知道自己的生活完善、健全,可是同樣身為孩子的他們,卻得為了下一餐而長途跋涉,為了生存而學習謀生。

 

 這個圓夢計畫,也許沒有改變他們的實際行動,他們無法飛奔到非洲,提供那些孩子生活所需;他們也無法,捐獻太多的金錢到達另一片海洋,但是,從那天起,也許他們學習珍惜餐盒內的食物,知道「每一分米,得來不易」,他們也許將他們所見的,告訴更多的人,告訴媽媽、爸爸……,告訴他們遇到的每一個人,而那一個人也許會被孩子的真性情感動,也許一個成年人能夠為他們真正做些什麼!

 

 活動結束後,我們都帶著微笑離開國小的大門口,因為我們知道,在這四個禮拜之中,我們可能使其中的某一個孩子,知道另一個世界的貧窮,體會自己的幸福。我想,這是當初我進大學的時候,一直堅信的一件事,也許我們只是每個禮拜花一個小時去關心某一些人,或者只是噓寒問暖的問候,這些事情,都會在未來的某一個時刻造成改變,一個人的力量或許微小,但是「蝴蝶效應」的牽引,總會帶著一個人的力量,造訪遠方。

 

 你的大學生活,什麼事情是重要的?是愛情,是友情,亦或是社團?當我們滿足現況之後,是否還有重要的目標要追尋?記得我的高中老師告訴我們:「要成為一個成功的人,要先知道別人需要什麼」,體悟一個人,一個團體,甚至是整個世界的悲傷、困境,傾聽那在寒風中微弱的呼救聲,日落以後,使自己的雙手還能握住垂盪在邊緣的失落,還能有雪中送炭的同理心,我們都是一條線,伸出雙手圍成一個圓,世界的力量會因為一個圓而集中,而勇敢。

 

 有了體悟,有了觀察,有了行動,有了付出,有了收穫,能在自己飽食無虞之際,關懷那些與生命搏鬥的勇士,傾聽兩鬢斑白的長者,他們的人生歷程,為弱勢家庭的孩子,朗讀一篇童話故事,「施比受,更有福」,是快樂的來源,這四年的教育,是要我們做高等知識分子的雛形,將力量擴展到更多的「人」身上,我們關愛,我們因此快樂。

 

 向日葵在豔陽之下,閃爍金黃色的光芒,夾帶著些微的水分,它飽食了「施」的養分,融化著絕望的心,瓦解了孤獨的高牆;然而,這只是心田上的一朵向日葵,未來,她會讓這朵向日葵,蔓延成花海。